中新网邯郸11月28日电 (赵丹媚 王天译 王海波)河北省武安市文保部门28日消息,该部门近日在进行田野文物排查时,于武安市徘徊镇姚家峧村东南发现一通清代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所立的石碑,碑文详细记载了群众“众筹”重修赐峪寺的事件,距今已有306年历史。
11月28日,武安市徘徊镇姚家峧村发现的清代康熙年间石碑。李树锋摄
新发现的石碑为青石材质,碑额雕螭龙,雕工精湛,栩栩如生。碑身立于碑座之上,高230厘米、宽80厘米、厚24厘米。该碑四周浅刻缠枝花卉,种类不同,形态各异。碑面字体为楷书,共954字,详细记载了清代康熙年间当地官员和乡贤倡导重修赐峪寺,主持僧人募化十方,佛教信众和乡绅村民踊跃捐款捐粮情况。
武安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李王生介绍,姚家峧村位于武安市最西南端,交通闭塞,人口较少,但是从石碑记载如“重修亦之屡屡”“募化十方”等内容判断,该寺历史久远,明代和清代两次复建,为方圆几十里范围名刹,直到民国时期才逐渐废弃。
李王生说,该碑刻的发现,对研究中国古代石刻造型艺术的传承、发展提供了重要实物素材,并对研究当地的佛教历史沿革和民风、民俗提供了翔实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完)
中新网保山11月28日电 (罗婕)28日,国际精品咖啡产业发展大会开幕,来自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哥伦比亚、孟加拉国、泰国等国驻华使节和领事官员及中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东帝汶等国家和地区的工商界代表、专家学者、企业等350余人齐聚云南省保山市,共促咖啡精品化发展。
云南地处北回归线穿过的世界咖啡种植“黄金地带”,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种植地、贸易集散地和出口地,拥有本土咖啡企业420余家,培育咖啡品牌近40个,“云南小粒种咖啡”在国际咖啡市场崭露头角。此次大会由云南省工商业联合会、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保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推动云南与精品咖啡生产国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云南咖啡产业精品化、高质量发展。
图为国际精品咖啡产业发展大会开幕式现场。罗婕 摄
开幕式上,云南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业联合会主席高峰指出,本次大会是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咖啡外交”朋友圈的重要举措。他倡议,希望拓展联络渠道,搭建政府间、企业间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搭建合作平台,通过论坛、商洽会、博览会等活动推动合作提质增效;把握发展机遇,推动咖啡企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沟通,在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等方面深化合作。
尼加拉瓜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孔乐然提到,尼加拉瓜有着悠久的咖啡历史和文化,希望中国投资者能够抓住尼加拉瓜开放的巨大机遇,在农业、工业、渔业与水产养殖、旅游、能源等方面加深尼中两国友好关系,共同成为可靠的战略伙伴。
“中国咖啡看云南,云南精品在保山。”中共保山市委副书记、保山市人民政府市长陈锐表示,保山将持续围绕“打造一杯世界顶级咖啡”的目标,提升“保山小粒咖啡”精品标准,叫响“保山小粒咖啡”国际品牌,诚邀海内外朋友来保山投资兴业、开创事业。
图为国际精品咖啡产业发展大会上,举行签约仪式。罗婕 摄
开幕式后,现场举办集中签约仪式,东帝汶咖啡协会与保山市咖啡产业协会签署合作备忘录,云南农垦咖啡有限公司与东帝汶咖啡协会、保山中咖食品有限公司与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分别签署合作协议。当日,专家学者以《创新引领中国咖啡产业发展》、《全球精品咖啡发展状况》、《咖啡品种鉴别与产地溯源》等题目作主旨演讲,分享世界精品咖啡产业的商业模式、产业现状、市场机遇、创新重点等信息,共同探讨精品咖啡产业发展方向。(完)